财务风险 -亚博电竞网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宏观经济、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或企业、管控模式、亚博贵宾会app的文化等内部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相关管理活动不规范或财务成果(收入、利润等)和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偏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领域主要包含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营运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告、担保管理,因此分析财务风险的来源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因预算编制、执行或考核存在偏差而导致的风险:
(2)因筹资决策不当、筹集不合理可能引发的风险;
(3)因资金调度不合理、管控不严而导致的风险;
(4)因企业投资决策不当、缺乏投资实施管控而导致的风险;
(5)因财务报告编制、分析、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可能引发的风险;
(6)因企业担保决策失误、监控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全面预算管理风险与应对
1.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其具有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的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与下达、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调整和预算考核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预算编制与下达。企业应该明确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确保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2)关于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企业全面预算批准下达后,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定量化、全局性、可控性原,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同时,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
(3)关于预算执行。企业应当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严格控制资金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防范支付风险。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各项业务运营均应符合预算要求。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预算项目,企业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4)关于预算分析与调整。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在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中通报,并及时研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落实改进责任。原则上,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但是,当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由企业预算执行部门逐级向预算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理由、调整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调整后预算指标可能对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影响等内容,根据规定程序经审批下达后,予以严格执行。
(5)关于预算考核。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在考核周期方面,一般与年度预算细分周期相一致,即一般按照月度、季度实施考评,预算年度结束后再进行年度总考核。在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界定方面,须做到上级预算责任单位对下级预算责任单位实施考核,预算执行单位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考核(间接上级不能隔级考核间接下级),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相互分离。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各责任中心承担的预算指标为主,增加一些全局性的预算指标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相关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且考核指标须具备可控性、可达到性和明晰性。在考核执行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且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得到及时落实。
筹资管理风险与应对
1.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筹资活动,
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筹资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2)未按审批的筹资方案执行筹资活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未及时偿还债务或进行股利分配,可能导致公司发生或诉讼。
2.企业应对筹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筹资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筹资方案可行性论证、筹资方案审批、筹资方案实施与筹资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筹资方案可行性论证。企业应当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并组织相关专家对筹资方案进行论证,包括战略评估、评估、等。重大筹资方案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
(2)关于筹资方案审批。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对于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关于筹资方案实施。企业应当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仔细审核筹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确保其载明筹资数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防止因合同条款的疏漏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确须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按照筹资方案或合同约定的本金、利率、期限、汇率及币种,准确计算应付利息,与债权人核对无误后按期支付;对于以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选择合理的,且股利分配方案应当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规定履行披露义务。
(4)关于筹资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健全筹资业务的记录、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业务,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资金提供方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
资金营运管理风险与应对
1.企业资金营运活动是一种价值运动,为保证资金价值运动的安全、完整、有效,企业资金营运活动应按照设计严密的流程进行控制。企业资金营运活动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金调不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或资金冗余。
(2)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2.企业应对资金营运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资金营运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资金收付、现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票据与印意管理、费用报销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资金。企业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确保资金收付有依据。企业在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亚博贵宾会app的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安排资金支出。严格规定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健全并严格执行稽核、盘点制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2)关于现金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规定库存现金缴存机制,现金开支范围及限额,规定现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现金交易事项都经适当授权审批,且被准确、完整地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企业应定期执行库存现金盘点,如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进行账务处理。
(3)关于银行账户管理。企业应明确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流程,确保相关操作在完成适当的授权审批后才可执行。企业应定期开展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相关收付款交易均被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及时关闭闲置账户。
(4)关于据与印章管理。企业应当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自票据分管,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明确各类票据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确认企业票据的开立、使用和印章使用等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5)关于费用报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明确报销申请审批流程,确保所有费用报销事项经过适当的审批,费用报销金额准确、合理,费用报销原始凭证真实、完整、有效。同时,费用报销业务应及时反映在会计记录中,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完整。
投资管理风险与应对
1.企业投资活动是筹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活动,对于企业资金的运作、筹资成本补偿和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未按审批的投资方案执行投资活动,未对投资项目开展有效后续跟踪和监控或对投资项目处置不当,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收益。
2.企业应对投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投资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决策、投资方案实施、投资处置与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制定投资项目规划,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定投资方案。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做出客观评价。
(2)关于投资方案决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其中,对于股权类投资项目,重点审查投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尽调工作是否充分、尽调发现的问题及风险是否可控、投资目标能否达成等;对于期货、债券等金融资产类投资,重点审查是否符合企业资产流动性要求,风险等级是否符合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预期收益能否实现等。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关于投资方案实施。企业应该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投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签订,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投资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根据投资计划进度,严格分期、按进度适时投放资金,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和时间。对于股权类投资,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选择部分已完成的重要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总结投资经验,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4)关于投资处置。企业应该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做出明确规定。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回收。转让投资时应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对于到期无法收回需要进行核销的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
(5)关于投资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业务适用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对于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当期市价大幅下跌等情形的,企业财会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财务报告风险与应对
1.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2.企业应对财务报告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财务报告风险,应重点关注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财务报告编制。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集团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关于财务报告对外提供。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3)关于财务报告分析利用。企业应当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分析企业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企业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充分发挥财务报告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担保风险与应对
1.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企业担保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入,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扣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人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2.企业应对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担保业务风险,应重点关注保调查评估、授权审批、保合同签订、日常监控和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担保调查评估。企业应委派具备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对担保申请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和评估,重点关注担保业务是否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担保政策要求、担保申请人资信情况、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属、保项目经营前景和预测等,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全面反映调查评估情况,为后续担保决策提供依据。
(2)关于担保授权审批。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担保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对于被担保人要求变更保事项的,企业应当重新履行调查评估与审批程序。
(3)关于担保合同签订。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合同条款中应明确被担保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并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有关资料,及时通报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担保申请人同时向多方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本企业的担保份额和相应的责任。
(4)关于担保日常监控。企业应当对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和监督,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促进担保合同有效履行,并及时报告被担保人经营困难、债务沉重,或者存在违反担保合同的其他异常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关于担保会计控制。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或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担保会计处理。若发现被担保人出现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情形,企业应当合理确认预计负债和损失。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