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前估值 -亚博电竞网
投前估值,是指在投资人的资金进入目标公司前的公司的估值。而投后估值,则是投资人的资金进入目标公司后的估值。简单而言,投前估值 投资人资金=投后估值。
投前估值vs投后估值
在过去,vc通常都是以“投前估值”进行投资的。如果你在公司投前估值(比如1000万)的基础上加上你将要融进来的资金(比如200万),你就会得到你的投后估值了。
投前估值(1000万) 融资(200万)=投后估值(1200万)
也就是说现在投资人将会拥有你的公司的200万/1200万=16.7%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大概2009年,因为此前的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一到两个投资人而已,且此前在初创企业早期的融资中通常还没有“可转换债券”的介入,同时也不像现在的一轮融资活动中动不动还会冒出20多个天使投资和6个种子投资出来。
所以投资交易中一般只会涉及一个vc或者两个vc,故当时对一个投资的描述经常使用的说法就是“在20美元的基础上再融资5美元”,事实上指的就是在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的基础上再融资500万美元。
公司估值融资后我的股权怎样变化,如何计算?
案例:假设我们现在暂时老板给每个合伙人10%股权+20k月薪,我们注册资金是300万。也就是小明现在是30万股。
如果半年后公司投后估值1亿,有a轮的投资2000万,占20%,那么小明的股权怎么变化?
公司估值在风险投资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投资人的投资可获得的股权比例。
公司估值可分为投资前估值和投资后估值,二者的关系为:
投资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投资额;
而投资人获得的公司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举例:
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
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的所得商,也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
但是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
公司估值和投资额所决定的股权比例,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根据上面的例子展开,投资2000万,投资后估值1亿,那么就获得20%的股权。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设2000万投资款进入注册资本的数额为x,那么x÷(x 300万)=20%,则x=75万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375万,其余都进入资本公积。故你的股权在融资后变为8%,也就是你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的估值是800万。
在这里,进一步将投资估值和同比稀释拆分做个简单理解:
1、首先要明确,估值分为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投前估值指的就是投资人进入前,企业或者投资机构给予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估;而投后估值=投资前估值 投资额,而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2、同比稀释:
上述也说了,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则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但是上面也说了,公司估值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了375万,其余的都进入资本公积了。
根据上述案例提到的问题,简单理解同比稀释的概念:
投资人占2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8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8%;
同样的,投资人占3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7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7%。
公司估值
公司估值是投融资、交易的前提。一家投资机构将一笔资金注入企业,应该占有的权益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公司估值有利于我们对公司或其业务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确立对各种交易进行订价的基础。
公司估值是证券研究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估值是一种对公司的综合判定,无论宏观分析、资本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还是财务分析等,估值都是其最终落脚点,投资者最终都要依据估值做出投资建议与决策。
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较为复杂,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和期权定价法等。
相对估值法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决定的股票价格,绝对估值法体现的是内在价值决定价格,即通过对,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估算股票的价值。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投后估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