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亚博电竞网-亚博贵宾会app  >  经济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亚博电竞网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合肥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6位,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设有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全国第11位)、航空港(进境指定口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五大开放平台,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正阔步迈向“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合肥经开区现辖区面积268.97平方公里(南区建成区83.12平方公里,北区新桥科创示范区185.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人(“七人普”数据)。全区设1个街道(高刘)、5个社区(海恒、锦绣、莲花、芙蓉、临湖,纳入街道序列),与肥西县合作共建新港工业园。“大学城”聚集本专科院校24所。

  相继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

  合肥经开区是世界级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已形成“3 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 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战新产业跃升创新前沿,齐聚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江淮汽车、联宝电子、大健康研究院等重点产业链项目340余个,国内每4台冰箱、每4辆叉车、世界上每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产自合肥经开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全区汇集世界500强投资企业81家。

目录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理念

  开发区“十四五”规划共12章43节,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指明了全面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新桥科创示范区的发展路径,成为开发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围绕合肥“五高地一示范”任务,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先导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区、国际化都市圈新兴区”定位,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创新集群、开放创新合作、城市创新治理”发展战略,对标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奋力推进“全面创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新桥科创示范区”,开创我区“二次创业”转向“二次腾飞”新局面,勇当合肥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开路先锋。

  (二)发展战略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立足于我区阶段性特征,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二次腾飞”,以创新牵引新发展,实施四大战略。

  科技创新突破战略。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突出“科技+产业”,布局原始创新就地转化基地;建设“两湖科创圈”,优化创新载体空间,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产业创新集群战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规模效应,高质量推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技术攻关突破和智能化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开放创新合作战略。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特征和要求,高水平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增强和完善功能为指向,充分发挥航空港及口岸、综保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发展开放经济新模式。积极导入国际服务贸易新业态,深耕货物与服务、出口与进口、引资与投资等国际市场。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性创新,争取先行先试,构建适应国际贸易和投资新形势新规则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拓展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合作。

  城市创新治理战略。全面完成南区城市能级大提升工程,北区构筑创新型国际化都市新组团。全面加强高端“科教文卫体”布局,着力提升全区都市功能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全域基层社区构建和布局,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高品质都市区。

  (三)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将走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列,奋力建成创新强、产业优、生态美、生活好的高品质国际化美丽双城。建设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新高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转化落地取得重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强劲,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建设面向国际的产业发展新引擎,率先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面向世界的生态文明新标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自然“四生融合”。建设面向未来的美好生活新样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四五”时期,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超2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综合发展水平跨入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链接国际的科创生态圈,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大平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科技创新策源先导区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坚持以高质量为导向,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四新”经济集聚发展,深入实施“2121”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2个产业规模均达到2000亿元,智能家电1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2个千亿级龙头企业,15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聚焦“创新、服务、智造”,重构南区三大功能板块,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国际化都市区风貌。坚持生态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群众利益优先,拓展北区城市空间,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

  ——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升。融入“双循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畅通国际要素流动,布局国际高端产业,提升开放平台能级,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城乡群众福祉显著提升。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多层次的就业创业体系、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全方位增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大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合肥经开区优势产业之一,2011年入选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形成以挖掘机、叉车、电力装备为代表的具备全球竞争力、全国排名前列的细分产业。围绕现有合力、日立、合锻智能等重点企业,我区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聚集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企业超百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0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以合力、梯易优为代表的工业车辆产业集群,以日立建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合锻智能、海德数控为代表的数控机床产业集群,以中亚建材装备、中建材机电为代表的建材装备产业集群,以abb、神马科技为代表的电工机械产业集群,以哈工大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以应流机电、东方节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南艳湖机器人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入围“中国特色小镇50强”(全市唯一)。

  2、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经开区现有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家。整车企业以江淮大众、江淮蔚来为代表,产品涵盖新能源及传统燃油动力的乘用车、商用车,在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经开区拥有较为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共计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73家,零部件重点企业包括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合肥)有限公司、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合肥云鹤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合肥马瑞利排气系统有限公司、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

  3、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业

  合肥经开区抢抓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发展机遇,在基层便民服务、城市管理、协税护税、食药监管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陆续开发建设了明厨亮灶、城市生命线等智慧城市深度应用系统,提升了服务效能和监管能力,并吸引了一批优质业内企业扎根落户。目前,合肥经开区已有市级大数据企业126家,下一步将加强对智能芯片、信息识别、机器学习、数据传输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等领域的招商,构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业体系,服务智慧新城建设,发展数字经济。

  4、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是合肥经开区着力培育的战新产业之一,集聚天麦生物、尼普洛、大桐制药、中国医药、安徽省医药等一批知名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区内医药健康产业园已集聚59家医药物流和生产企业,成为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医药物流园区。此外,依托中国科大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力量,合肥经开区正努力打造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5、绿色节能建筑产业

  合肥经开区是全国第一批政府引导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全国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经开区绿色节能环保产业聚集效应凸显,拥有产业配套企业约30家。集聚安徽省建筑设计总院、中建海龙、远大住工、中民筑友、西伟德快可美等建筑产业化企业和绿色建筑材料企业,形成了涵盖设计咨询、pc构件生产、建筑施工、绿色节能建材及全装修部品部件的全产业链。

  6、现代服务业

  合肥经开区内共有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140余家,主要包括总部办公类企业、人力资源、现代物流业企业、文化教育企业、金融咨询、互联网等其他企业。

  经开区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建设明珠广场、繁华大道沿线等企业总部集聚区,打造区域标志性全业态服务业集聚中心,建成多层次科技创新载体。同时,经开区在空港示范区规划建设城市核心区,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对外开放高地。

  (1)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是未来重点培育产业之一

  总部办公类企业——代表性企业包括中机一院、安徽大唐电力、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等,特别是中国能建安徽电力设计院在区域电力规划、大跨越等设计技术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设计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现代物流业企业——代表性企业包括江汽物流、中外运物流、新宁物流等,江汽物流承担江淮汽车集团汽车整车运输与零部件配送任务,是我区最大物流企业。

  文化教育企业——代表性企业包括安徽教育出版社、新华社安徽分社等。

  服务外包、金融咨询、人力资源等其他企业——代表企业包括安徽易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合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安徽省申博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合肥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肥翡翠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

  (2)打造明珠广场和繁华大道总部经济集聚区

  开发区围绕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快速推进商业服务业发展,以中环城、港澳广场为双核的翡翠路商业街规模初显,明珠广场商业圈逐步成熟,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

  借助园区大工业基础以及在保税、通关、物流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依托工业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3)建成多层次科技创新载体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加速推进。

  7、公共安全产业

  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经开区公共安全产业基础已初具规模,技术优势明显。集聚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清创网御(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合肥经开区以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系统及相关装备制造为核心,形成集多种公共安全领域的装备研发、生产、培训、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集群。

  8、智能家电产业

  2010年,合肥经开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合肥经开区已形成了以一批技术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主机厂为核心,研发能力强、配套范围广泛的供应商为支撑的家电产业链。

  主机厂包括海尔、美菱、华凌(美的)、晶弘、长虹等,主机产品涵盖冰箱(柜)、空调、洗衣机、液晶电视等多个门类。

  供应商包括得润电子、海尔特钢、淀川盛馀、精英模具、万朗股份、康盛管业、华东包装、杰事杰等,配套产品涵盖电子线束、微处理器、电源控制、家电钢材、模具设计、门封条、注塑件、钣金件、蒸发器、冷凝器、包装材料、家电材料。

  9、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产业

  合肥经开区是安徽省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集成电路企业72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其中联宝科技是联想集团全球最大pc研发和制造基地,是全市首个营收突破1000亿元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安徽省最大进出口企业。经开区拥有中部地区最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从整机生产、零组件、配套环节等全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水平位居中部前列。初步形成了以联宝科技、景智电子、航嘉电器、经纬电子、芯瑞达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格易、龙迅、思立微、康佳半导体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晶圆制造产业;以通富微电、三菱捷敏、泰瑞达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以美国空气化工、台湾汉民、日本荏原、韩国美科、上海至纯、北京悦芯、台湾强友、芯物化学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外围配套产业。

  10、快速消费品产业

  快速消费品产业是合肥经开区优势产业之一,产业创新能力较强,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华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两面针芳草、洽洽)。

  经开区集聚快消品企业近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拥有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合肥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花王(合肥)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七大创新平台

  1、中德合作创新园

  中德合作创新园(以下简称“园区”)是安徽省推进中德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人才集聚的公共平台。

  园区位于锦绣大道以南、清潭路以西,占地面积约151.5亩,总投资约14.63亿元,建筑面积约3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23.8万平方米,地下约10万平方米),共有10栋单体,规划为研发办公、会议中心、商业配套等。园区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软件和互联网等)、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项目以及与大学、大院、大所等合作的平台类项目。目前已引进工联院安徽分院、天大合肥院、车百智库汽车研究院等省、市级对外开放和公共科研平台项目,斑马智行、蜂之舞运动芯片、曦华车规级mcu芯片、智侒信大数据等一批优质企业。

  2、高校三创园

  合肥经开区高校三创园以全要素保障“创新创业创客”为理念,围绕高校院所前沿尖端技术研发成果,聚焦技术团队,对接运营机构,提供基金支持,协助市场拓展,努力构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和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为建设国家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注入新动能,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引智创新再筑新巢。

  安徽大学三创学院、中科院核安全所中科凤麟中子技术创新产业基地、复旦大学合肥先进产业研究院共12个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安徽大学围绕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展技术产业化。中科院核安所开展中子技术创新研究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合肥“中子”名片。复旦大学聚焦“人工嗅觉”智能感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3、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8月16日,由多位院士级首席科学家领衔,面向机器人、高端装备、光电传感、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深耕高新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矢志造就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

  研究院经过探索实践已形成“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成熟发展模式,引进各类创新及产业人才800余人,申报各类专利超1000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00余项,主导和参与制定《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1项,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专项20余项,认定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8项。尤为重要的是,研究院牵头承担工信部重大攻关协同项目,引领我国自主可控机器人及工业装备操作系统发展;参与国家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项目;高质量完成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下一代机器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成为安徽省内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4、合肥启迪科技城

  合肥启迪科技城位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艳湖畔,总占地面积约13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

  项目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高科技企业总部办公、创新创业综合体、周诒春纪念馆、国际交流中心,以及配套学校和科技人居等。将打造集科研、产业、创业、投融资、教育、商务、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科技新城。

  5、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

  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位于经开区繁华大道以南、九龙路以西,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项目围绕信息技术产业主题,聚焦智能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网络通信等细分行业企业,打造主题产业链集群。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2020年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6、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清华合肥院是安徽省政府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是清华大学、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清华合肥院于2013年12月开始建设,2016年1月正式运行。

  7、联想科技港

  联想科技港项目位于合肥经开区习友路以东、慈光路以北,占地面积约121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定位为创新研发、软件设计、互联网金融、智能家居等研发项目科技园区。其中,一期项目占地约42亩,建筑面积约90262平方米(其中地上约7万平方米,地下约2万平方米),已于2016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招商对象定位为软件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消费电子等。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五大开放平台

  1、合肥航空港及进境指定监管场地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于2013年5月正式启用,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设计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近年来,航空货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建成d类、e类2个货机停机坪并启用,完成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成功开通“广州—合肥—洛杉矶”(往返)国际货运航线。2017年,机场新增客运航线10条,旅客吞吐量达915万人次,增长23.7%,排名全国37位;货邮吞吐量6.35万吨,增长12.6%。

  2、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

  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简称b保)于2018年2月5日正式通过合肥海关验收。主要从事保税物流、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业务。项目占地面积约175亩,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建设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内外卡口及通关服务和展示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b保重点围绕集成电路保税服务、跨境电商、航空保税物流等领域开展业务。目前已签约泓明集成电路保税备件项目,唯品会、韵达、邮境通跨境电商等项目已明确入驻意向。

  3、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16年1月,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主要承建单位,拥有综合保税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机场快件中心三大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监管模式)、直购进出口(9610监管模式)和快件进出口业务。

  作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试点园区、安徽省首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合肥经开综保区持续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培育和扶持,2019年1月新建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具备直购进口和保税进口两种业务模式功能。园区现已吸引30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及关联企业入驻并开展业务,合肥经开综保区已成为安徽省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运行最成熟、业务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

  4、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前身为合肥出口加工区,2010年7月获批设立,2019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整合优化为合肥经开综保区,2020年6月完成升级验收审核并正式封关运行,是合肥市第二个、全省第四个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合肥经开综保区累计落户企业46家,已形成以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合肥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商品展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5、合肥派河综合物流园

  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依托经开区及合肥市产业基础,以国际物流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集聚,以及内陆开放口岸的建设,重点发展多式联运业态,快速推进集装箱物流业务,创新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将物流园打造成为全国公铁水联运示范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由空间相对独立的港区、铁路作业区、物流中心、口岸作业区和配套区五大功能区构成。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成果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世界级产业集群,锚定两个全面发展战略,打造南北两城双龙头,奋力在推进“两个开路先锋”征程中打造产业和科技创新标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蔚来汽车、大众安徽等一批产业龙头带动,“新芯”产业(新能源汽车、芯片)抢占世界风口,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冰箱、叉车制造基地(笔电产量占世界1/8、冰箱和叉车产量占国内1/4),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正从“安徽工业第一区”阔步迈向“长三角发展示范区”。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只争朝夕抓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越来越向好。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跨七个百亿元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对外贸易跨上新台阶。十年来,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幅达到15.9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三分之一。区内联宝科技成为合肥市首家千亿元产值、安徽省首家百亿美元进出口企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十年来,各类市场主体增加至2021年近9万家。其中,“四上”企业数年均增长9.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新产业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战新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2年的33.2%提升至2021年的63.6%。三次产业占比超5成,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4.4%提高到2021年的51%。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6年,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提出“向亩均要效益”,2016年到2021年,合肥经开区规上工业亩均营业收入由427万元提升至1461.6万元,年均增长25.4%。招商引资稳步增长。2012-2021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897个,总投资约4966亿元;年度投资额从2013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08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时不我待抓科技创新,高科技发展动能越来越强劲。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科技支出年均增长67.4%。2021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31.9%。提质提速科技创新。国家高企年均增速40.8%,2021年实现营收110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1400家,年均增速17%。大力推进大院大所重点项目。与清华等高校共建多家协同创新平台,按照“研发—转化—产业化”路径,推动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和产业化运用。科学谋划科技园区建设。按照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四生”融合路径,打造定位个性化、运营多元化的园区平台。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持之以恒抓产业创新,高规格产业发展越来越聚集。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形成了“3 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 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成长壮大。集聚沛顿科技等链上企业超70家,基本形成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14.3亿元,同比增长379.9%。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快车道。以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3家整车企业为龙头,集聚斑马智行等逾70家产业链企业,向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快速迈进。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39.6亿元,同比增长96.2%;新能源整车产量133886辆,同比增长163.8%。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聚集生物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三大板块企业200多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主体基本建成,已与29个全球领先的研究团队达成入驻意向。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5.1%。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坚定不移抓改革开放,高效率发展活力越来越鲜明。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和发展成果明显增强。经开综保区历经十年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以占经开区0.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区37%的工业产值、56%的进出口额。在全国137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上升至第11位(a类),继续领跑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成立两年以来,试点任务落地率达到95%,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已全部承接,经开区各部门全部做到“办事可以受理、咨询及时回应”。2021年,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全市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5%的进出口额。新桥科创示范区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加快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建成了国际航空港、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进境口岸等重大开放平台,形成了以新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公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到2025年,新桥科创示范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科创型临空产业、生态型“港产城乡”宜居之城拔地而起。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不忘初心抓社会民生,高品质舒适生活越来越美好。

  劳有其位。十年来,共建立5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创业实体数达1700余家,累计带动就业达51723余人;共认定高层次人才3644人;全区19家单位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其中7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学有优教。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中小学、幼儿园共109所、在校生近7.3万人、教职工4337人。10年来,全区教育投入超过57亿元,特别是近五年,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64个,新增学位5.46万个。基本建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住有宜居。十年来,累计交付安置小区23个,住宅部分31543套、建筑面积279.8万平米。截至目前,全区安置房累计交付住宅房屋58275套、建筑面积521.77万平米。实现应安尽安,安置到位率全市领先。产有城融。十年来,合肥经开区大建设共完成投资795.6亿,支付建设资金314亿元,在“提质、提品、提速、提效”全面发力,全力推进“南优北拓、双城驱动”城市新格局。

  ——这十年,合肥经开区高举旗帜抓党的建设,高要求的伟大工程越来越扎实。

  截至目前,经开区党工委下辖党组织882个,党员18969人。抓实“治理进网”。建立“小区党建指导员 党组织书记 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体系,组建小区(片区)党组织118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12人,招募红色小管家480人,建立小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强化“联建共建”。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不断提升住宅小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推进美好家园建设。创新特色案例。围绕实施“创新项目”“攻坚项目”等重难点任务中形成的制度成果、经验做法,探索出彰显经开特色的党建新路径,形成了“五彩风车”“协商议事六步法”“小区事务官”“幸福有你”“周末议事厅”等创新特色亮点。推行责任包保。将全区“四上”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13个涉企职能部门进行责任包保,共计设置56个包保小组一体推进、一体管理,对全区807家“四上”企业逐个上门推进。推进非公党建“五个3”工作法。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水平,截至目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组建率达87.99%。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经开区将牢记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职责使命,围绕合肥“五高地一示范”任务,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着力推动“四新”经济集聚发展。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一篇

标签

参考资料

[1].  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jkgk/yqjs/18406275.html
[2].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理念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cygh/fzln/index.html
[3].  十大产业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sdcy/index.html
[4].  七大创新平台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qdcxptai/qdcxptai/index.html
[5].  五大开放平台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wdkfpt/index.html
[6].  合肥经开区工作成果_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https://hetda.hefei.gov.cn/tzjk/jkgk/fzcg/index.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