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亚博电竞网-亚博贵宾会app  >  经济  >  财政分配

财政分配 -亚博电竞网

  财政分配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对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进行的分配,是财政资金筹集、分拨和使用过程的总称。这三个过程在实践中先后继起而又同时并存,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收支形式(见财政分配的数量界限)。

  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权力。

目录

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财政分配的性质

  财政分配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不同社会制度的财政分配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财政分配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掠夺,是一种剥削关系。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关系。财政收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财政支出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所以,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活动。

财政分配的作用

  财政分配除具有满足国家实现职能资金需要的作用外,还有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它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分配形式一样,处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的中介地位,对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都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财政分配性质不同,调节的力度与广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中,生产是私人的事情,生产性积累基本上不是国家的职能,因此财政分配所能调节的面就窄,力度也弱。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不再是私人的事,绝大部分已成为社会共同事务,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对经济的调节力度和广度也随之增强和扩大。

  1、调节生产发展的规模

  财政分配已深入到物质再生产的资金供给过程,直接调节生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也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结构。原因是: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积累集聚的规模和速度,而社会主义积累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财政分配形成的,并且通过参与对企业纯收入的分配,又间接地制约企业积累的形成,使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速度;②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反作用于生产。从动态上看未来的生产结构状况,都是社会积累使用方向,即投资结构反作用于生产的结果,所以通过财政分配对积累使用方向的调整,结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企业积累使用的调节,就可以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生产结构发挥积极的制约作用。

  2、制约商品交换的正常实现

  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商品交换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既是社会需求总量形成的重要来源,又是社会需求结构的重要决定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总量的变化和收支结构的调整,就可以有力地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社会商品交换的顺利实现。

  3、全面调节消费

  社会消费从总体上看,包括生产消费、社会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三个方面。财政在这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财政作为社会公共积累的重要供给者和公共消费基金的使用者,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消费者和公共消费者。而在个人消费方面,财政不仅是非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供给者,又是生产领域劳动者消费基金的调节者。因此,财政通过收支活动可以直接和间接对消费状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财政分配的重要性表现

  财政分配全面制约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工资、价格、银行信贷等分配形式实现的,由于财政分配处于枢纽地位,各项分配无一不受财政分配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①财政承受能力制约工资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分配量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财政的积累与消费政策,取决于国家从企业取走多少纯收入。企业留下的纯收入,是发展职工集体福利和增加职工收入的来源,财政取走的多,企业留利就少,从而能够用来增加职工收入的资金就少;反之,取走的少,企业留下的就多,可用来增加工资分配的资金就多。社会主义财政既不能无限制的增加企业负担,从企业取走过多,也不能无限制地向企业让利,否则就会超越财政承受能力,无法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基本需要,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损害。

  ②财政状况和财政政策制约价格。财政发生赤字会引起物价上涨,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商品结构不相适应也会引起物价波动。财政政策则更直接影响物价。如政策以及税收制度的变化,都会通过对供求的影响而直接调节价格状况。

  ③财政收支状况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的平衡状况。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筹集和供应资金的两条基本渠道,两者紧密相关。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财政收支状况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状况,而且财政收支的政策取向,特别是有关企业分配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及需求的变化。

财政分配的两个阶段

  政分配包括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两个阶段。

  组织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即筹集资金阶段;安排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即供应资金阶段。财政收入为财政支出提供了资金来源,是实现财政支出的前提条件。财政收入首先是国家的货币收入,是国家为满足行使其职能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货币收入—财政资金。广义财政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财政收入即预算收入。财政收入还表现为一个经济过程,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国家和缴纳款项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政分配层次

  财政分配层次是指财政分配的客观顺序。即财政分配先满足什么需要,后满足什么需要的次序。人类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只有按照需要的这个客观层次来满足,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也不能例外,否则社会就不能维持下去。社会需要层次很多。

  第一层次是维持社会的简单再生产的需要,是维持社会物质简单再生产和人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必须满足的需要,称之为维持性需要。第二层次是扩大或发展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是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称之为发展性需要。财政分配应遵循的客观顺序是必须首先满足维持性需要,有余力才能用于发展需要。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网站地图